18款禁止黄免费a尿道口多人玩_亚精产品在线一三三三区_大象传媒18勿秘密进入视频

欢迎您访问水电知识网。

水电知识网——水电知识的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先进出版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伙伴

打造水电知识资源中心、水电知识服务中心

水电知识网»资讯»水利水电资讯»水利信息化——为水利现代化架桥

水利信息化——为水利现代化架桥

中国水利报

2002-01-31

  2250年前,我国的治水先贤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工程时,设立了石人水尺进行水位观测,由此开了我国古代水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的先河。
  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包括水雨情信息、汛旱灾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水工程信息等。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也就是说,水利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水利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水利部提出并开始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起步早,曾一度领先;发展慢,已相对落伍——我国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七五”期间就开始了,曾一度领先于其他行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微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种水利基础信息的遥感、遥测以及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全国水利系统初步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并取得了部分成果;水利部门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开始实行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联机管理;水利部门相继建立了一些网站并进入了因特网络;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牗自治区、直辖市牘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覆盖全国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也已完成了总体设计,进入立项阶段。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这些工作,在以1998年为代表的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防治洪涝干旱灾害的决策能力,提高了水资源管理决策水平,提高了各项水利工作的效率。
  然而,相比构成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不晚,但发展缓慢,相对落后,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一个时期相对不到位,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指挥和建设的机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二是水利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源开发严重不足,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落后,至今还没有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涉及国计民生的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重要领域,都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应用系统。三是全国性的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还未建成。四是规划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另外,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新世纪,新形势——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汪恕诚部长曾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把水利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新世纪水利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社会广泛关注水利工作,治水新思路日臻完善,并以此为指导展开了许多重大实践活动,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同时,国家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以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已成为行业内的一项共识。特别是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依赖关系,为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在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新的治水思路指导下,1996年水利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制定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
  《纲要》根据国家信息化的方针和原则,结合现代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形成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制“十五”计划的建议精神和《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水利事业主要属于社会公益型事业和水利管理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分步建设”的思路,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地位相适应的、能有效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信息化体系,以推进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化升级和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纲要》提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从现在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全面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一批水利基础数据库,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全面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通过水利信息化,将重点建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全国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国家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等,并部署实施其他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建立水利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水利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纲要》还提出在七大流域机构、经济发达省份、国家重点工程、大城市率先实现水利信息化。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国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建成全国水利信息网络,全面完成10个应用系统和安全体系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在水利系统基本实现信息化。
  只争朝夕——订措施,抓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奋起直追
  据悉,水利部已在太湖流域、海河流域、江苏、辽宁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建设试点,这是水利部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具体措施之一。在此引导下,部分流域、地区已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利部建立起了汛期的防汛异地会商系统,可以远距离直接会商,为防洪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水利部机关和海委机关实施的水利办公涉密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办公网络与因特网的物理隔离;海委、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率先建立了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已正式投入了实际应用;水利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已经开发完毕,并投入试运行;2000年在全国进行的20个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和4个工情分中心试点项目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设成果,为总体设计中提出的建立全国224个水情分中心、228个工情分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到了强化措施落实,只争朝夕,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全国先进行列的时候了。有关负责同志指出,2002年是全国水利的狠抓落实年,水利信息化工作也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当前,要在继续试点的基础上,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继续加强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进一步强化、规范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与职能,加强对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各地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力量制定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与重点,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健全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为信息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三是积极落实资金足额到位。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将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四是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依托现有的科研教育和技术力量,建立若干个水利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选派一批有业绩、安心于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技术骨干去国内外高等院校深造,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中坚。依托现有的科研教育和技术力量,建立若干个水利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争取在三年内对在岗的处级以上公务员轮训一遍。五是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要建立规划、计划的专家论证评审制度,建立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建立公开招标投标制度,建立项目检查和验收制度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六是加强和国内外科研、教学单位的信息技术交流和合作。优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网络技术、决策支持技术、3S技术等,高起点地建立若干示范工程,促进水利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七是要在水利工程中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水利工程的立项、设计和资金安排中,同时纳入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京山县| 闸北区| 和硕县| 连云港市| 呼玛县| 万全县| 玛沁县| 双城市| 桐梓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