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搅动经管图书市场
随着我国加入WTO,在追求成功与财富思潮的影响下,近年来经管类图书出版急速升温,已成为出版商竞逐的焦点。而—些民营文化工作室的加入,以及由他们策划推出的一系列畅销书的诞生,无疑为这一领域增添了更多生机与活力。
图书工作室风生水起
目前,全国民营图书工作室已达2000多家,以读书人俱乐部、光明书架为代表的一批内容供应商,已经在畅销书选题策划运作和市场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不少工作室所拥有的人才、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能力,甚至超过了国有出版社。
在出版业大变局的前夜,有些出版资源不足或是出版力量薄弱的出版社,与民营工作室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将国有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与民营供应商的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优势结合起来,从民营供应商那里得到有市场潜力的畅销书选题,借助社会力量打造出版社的品牌,加快了发展步伐。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图书市场上有60%的经管类畅销书都是民营工作室策划的。虽然民营工作室目前并没有掌握稀缺的书号资源,但并不妨碍他们得到书号,书号只有与有市场价值的图书结合在一起,其价值才能凸现出来。因此这些工作室目前都采取与出版社合作的方式,以内容供应商的方式向出版社提供有策划含量和畅销潜质的选题,从中分得出版利润,但其潜在的竞争力不可小觑。
机制灵活 嗅觉灵敏
民营工作室因机制优势获得了发展空间。一是机制灵活,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都实行市场化的运转模式,而且往往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用。二对市场反应十分敏锐,由于这些工作室的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市场第一线,对市场的反应更为迅速,善于捕捉最新的市场热点,能在第一时间推出市场需要的图书,而且通过有效的造势等手段,激发读者的需求,对市场进行预热。
北京万卷伟业图书策划编辑中心专业策划经管、励志类图书。全中心仅有3名专职选题策划人员人和6名编辑,主要依托的是一支高水准的兼职作者队伍。已在中国商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京华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出版图书百余种。
南京民营图书业联合会秘书长毛文凤向记者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民营书业就开始以与出版社合作的方式介入了出版环节,但其参与出版只能从策划这个角度进行,民营图书公司或是个人工作室负责选题策划报出版社认可,然后组织编写,交给出版社,出版社印刷后交给他们分销。借助这种操作模式,民营图书策划公司以自己灵活的资金运作与贴近市场需求的营销方式,在夹缝中迅速成长,为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活跃注入了新的力量,一方面滋润着民营书业的发展,一方面也推动着图书业的变革。
谈到部分图书工作室为什么偏爱经管类图书策划时,不少策划人认为,人们阅读经管类读物,一方面是参与生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想从这个财富时代里不断搜索和发掘适合自己的机会。民营工作室有很强的市场性,对这种“经管图书阅读潮”自然要迎合引导。
民营队伍的加入为经管类图书的多样化注入了新血液。以往的经管图书,写作风格凝重,读来艰涩,读者群也只限于专业人士。而现在,经管图书正体现出由“小众化”阅读向大众化、平民化阅读转变的趋势,开始往放松、休闲的方向转变。经管图书纷纷改变严肃的面孔,以散文、随笔、传记以及寓言等轻松形式贴近大众的阅读需求,赢得了大批的忠实读者。这与经管类图书的策划人自身的特点是一脉相承的。
先天不足隐忧难掩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书业的管理还是家族式,即便不是家族式,也是情感式的,没有资本、人才、管理以及高度成熟的信息平台做支撑,企业想进—步发展显得十分艰难。通过对多家经管图书策划工作室的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图书工作室繁荣背后的隐忧,具体表现在:
过分市场化导致精品欠缺。从目前财经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上可以看出,出版商内部机构、部门存在着过分市场化、过度竞争的问题。过度竞争就会缺乏出版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少些图书工作室在强化利润导向和市场导向之后,过分地划小利润单位,甚至将利润指标分配到每一个编辑身上,这就造成出版社的精品图书建设得不到保障,使其全部的产品线设计和产品组合缺乏整体优势。
出版人原创意识和领军意识弱。很多出版机构和策划人多地追求市场效应,都在想怎么捞一点好处,投机取巧的比较多,在新书策划上模仿别人,以至于跟风不断。雷同的创意、雷同的面孔和雷同的广告语,令人不堪忍受。
出版者出书的品位有待提高。比如现在的《水煮三国》,不少管理专家认为并不人流。目前出现了很多伪版权书,打着一个国外某某著的旗号,却又没有版权登记号,显得出版者特别没有自信心。这样的书根本带动不了整个财经图书市场。
财经出版者的素质不尽人意。据一位业内人士讲,财经出版者有几种来源,一些是原来在做财经书的,如财政经济、经济科学、经济社这些传统的出版力量,增加了一些年轻人,增加了一些版权书,但是变化不是很大。另外有一些是科技社转型进入经管领域,有做科技书的,有做电子书的,也有做计算机书的,还有发行的,也有学管理的。从总体上来说,出版者的素质不是太高,能真正引领中国经管出版的潮流的人少。
摘自:现代教育报200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