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记者:访水利部部长汪恕诚
主席台上的桌椅撤下去了,换上巨大的多媒体投影幕布。满头花发、西装革履的汪恕诚部长站在一侧,图文并茂地作了一个很有学术讲座味儿的工作报告。
“黄河断流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一个重要信号;北方沙尘暴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信号……这些强烈的信号告诉我们,治水任务仍十分艰巨!”尽管刚刚过去的2001年全国水利工作取得了许多开拓性成果,但汪恕诚向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代表们着重强调的,仍是挑战、压力。
“人们对水有五个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一是饮水安全,第二是防洪安全,第三是保障粮食安全,第四是满足工业和城市用水需要,最高层次是满足生态系统和谐的需求。”应需而动,新阶段的“水文章”怎么做?昨(16)日中午,汪部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改革”的使用频率极高。
治水离不开钱。在国债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国家对水利的投入达到创纪录的401亿元,今年也将保持300亿元以上的高水平。但国债不可能长期发行,以什么资金来“顶替”?汪恕诚的答案是:对水力发电、城市供水、城市污水治理这些能够市场化、产业化的领域,大胆改革投入产出机制。一方面通过注入资本金、向银行贷款来推动建设,一方面通过收取合理水价和防污费等来偿还贷款,实现滚动开发。“希望四川勇敢地走出路子!”
改体制,改机制,根本的还在改观念,而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汪恕诚娓娓道来:“水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两种属性。对前者,应遵循自然规律;对后者,则应遵循价值规律。因此,以污水处理为例,就很有必要确立这样的观念,即防污费是人们消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生产链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了这样的认识,供水和污水处理产业化的理论基础也就确立了。”
做好“水文章”,全国是一盘棋,“千河之省”四川是其间重要一子。曾在川工作多年,汪恕诚对“盆地水利”之肯綮有深刻见解:四川盆地的地理特点,决定了“盆地水利”有三个“带”——首先是四周的水源地,山高岭峻,水利的重点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接下来是河流的中游区域,比较丰沛的天然降水能否留住并有效利用,很重要的是在每条河、每个小流域的中游建水库,四川的优势是利用地形之便,在建水库的同时建水电站,以水电站的经济效益,促进水库的建设,并发挥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功能。最后,河流进入平原,农业用水方面,对都江堰灌区等进行节水改造,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最终提高水的灌溉效率;城市用水方面,应多修一些水源工程,并重点搞好治污。
“我们全体代表都将去都江堰和紫坪铺看看,这可是四川水利一古一今两个看点……”谈笑间,汪部长与记者握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