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政治高度抓好“两改”——全国水利系统“两改一同价”工作经验交流
实施“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减轻农民负担、繁荣农村经济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国水利系统承担“两改一同价”任务的共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他们分别是广西、广东、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吉林、湖北、青海。9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的第一期农网改造投资总规模为132.5亿元。为如期完成“两改”任务,9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讲政治的高度,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克服重重困难,使水利系统农网改造取得了可喜成绩,收到了明显成效。9月24日至25日,水利部在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农网改造工作会议,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实施“两改一同价”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目前进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今天本报摘登部分,以飨读者。
广西39个县已有24个通过验收确保年底完成“两改”任务
广西水利系统承担39个县的“两改”任务,农网改造总投资25.3亿元,全部由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采取统贷统还的形式实施。
据分管该项工作的张霍德副厅长介绍,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该省“两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到今年8月底,已完成投资20.34亿元,占国家计委批复总投资的80.2%,建设和改造35千伏变电站31座、线路507.4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7万多公里、低压线路5.6万公里,改造变电台区2.27万多个。39个县已全部完成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任务,恭城、昭平、平乐、蒙山、苍梧、藤县、贺州、富川、钟山、岑溪、容县、博白、全州、三江、金秀、德保、都安、天峨、龙胜、资源、灌阳、乐业、凌云和田林等24个县已通过自治区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39个县的农电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已完成改制、合并,新设立的供电所共135个,39个县共设立供电所400个,还有36个乡镇电管站或小水电供电区改革正在进行中。
为了搞好“两改”工作,他们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严格资金管理,首先根据国家农网改造资金管理规定和农行要求,制定了《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财务管理办法》,举办了5期财会人员培训班,要求各电力公司在农行开设两个专户,一是改造资金专户,二是还本付息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实行封闭式管理,受到了农行的称赞。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他们从源头抓起。在规划设计上,要求各县把需要新建和改造的配电台区按农户密度、负荷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实行分类规划,分类实施,既安全合理,又讲究经济效益,避免盲目追求高标准,造成投资浪费。同时,还组织专家对农网改造中的诸多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定型设计图集》《技术暂行规定》和《定型设计工程概算》等,使每个技术环节都有标准的定型图和工艺图,从而达到技术工艺的规范化、科学化,并制作了电脑设计软件,大大加快了设计审批工作。
在物资设备管理方面,他们制定了《农网建设与改造物资采购分级管理办法》,举办了物资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班,规范了对物资设备的采购、资金拨付、设备验收、保管、领用、结算的程序和手续。对主要设备和大宗材料由自治区公司招标采购,其余由县公司采取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方式采购,以保证农网改造设备物资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中,他们针对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培训施工队伍,经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保证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正是有多种措施作保证,才使农网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且改造工程质量经专家验收全部合格。
通过“两改”,39个县取得了“一加强、二提高、三降低、四满意”的效果。
一加强,就是通过农网建设与改造,大大加强了农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配电网架整齐有序,面貌一新。
二提高,就是改造过的网架覆盖区电源质量和农电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改造前,不少地方的末端电压仅150~160伏,改造后普遍达到220伏,电压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了中间环节,使乱加价、乱收费的现象基本消失,普遍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
三降低,就是电网损耗率降低,农村电价大幅度降低,供用电事故降低。改造前,农村网损在25%~30%左右,个别县高达35%,现在普遍降到15%以下;98%以上的台区电价降低0.1~0.3元。贺州市有的台区,网改前电价高达2.3元,通过网改仅降价每年就减轻全市农民电费负担300多万元。网改前,台区线路陈旧老化,支架材料五花八门,破损导线随处可见,农户乱拉乱接线路的现象非常普遍,安全隐患多,触电事故经常发生。网改后,面貌焕然一新,至今尚未发生低压电网触电事故。
四满意,就是政府满意、农民满意、企业满意、社会各方面满意。实施农网改造,农民群众兴高采烈,都称赞这是党和政府近年来为农民办的最大的好事之一。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山区农民,自动地组织起来帮抬电杆,把村子里最好的房子打扫干净安排施工队伍休息。容县的许多边远山村,网改前有电灯不亮,通电机器不转,成了农民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块心病。网改后,灯亮了,机器转起来了,电视好了。更喜人的是农民办起了一批加工厂,山区的经济活起来了,供电量也大幅度上升。农网改造还直接拉动了水泥、钢铁、铝材和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的生产销售。人们都说,中央实施的“两改”,收到了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都满意的效果。
广西农网改造进展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资金不到位,已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对此,张霍德副厅长表示,从现在开始他们将一方面加快农网改造资金计划的
落实,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其他资金,要千方百计确保年底前完成国家计委下达的农网改造任务。同时做好第二期农网改造规划。
四川多管齐下,确保农网改造任务如期完成
1998年,在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率先突破“一省一贷”政策,实现了“一省两贷”,即明确由四川省水电产业集团公司代表地电企业负责实施112个县的农网“两改一同价”工作,投资总规模45.95亿元。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已累计完成工程投资35.12亿元,占省计委下达计划的77%,占资金到位数的143%。其中完成110千伏变电站23座,110千伏线路656公里;35千伏变电站200座,35千伏线路2767公里;10千伏线路2万多公里;低压线路4万多公里;配电台区12284个。
农电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原有地方乡镇电管站1403个,现已全部撤销,合并成立了823个农村供电所,并完成农电工的考核上岗,择优招聘和统一管理。农电管理基本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有效地杜绝了价外加价和乱收费等问题的发生。
“两改”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电网覆盖面扩大,电能质量提高,线变损降低。据统计,乡通电率由1997年的96.46%提高到2000年的97.72%,村通电率由95.38%提高到97.91%,农户通电率由94.73%提高到97.71%;10千伏及以上供电电压合格率为99.66%,低压用户端电压合格率为90.62%,分别提高了2个和5.2个百分点;已完成改造地区线损15.7%,平均比改造前下降了5.6~10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用电量显著增加。据统计,地方电力2000年农村用电量106.21亿千瓦时,比1997年的87.38亿千瓦时增长23%,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24.28亿千瓦时,比1997年的19.72亿千瓦时增长23%。
三是农村电价下降,农民电费负担减轻。已完成改造的地区农村电价平均下降0.15元,初步估算仅此每年可减轻农民生活用电电费负担约3亿元。
四是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农网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电线电缆、变压器、铁附件、水泥电杆等产品的销售,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此外,农村家用电器增加,促进了消费增长。
据省水利厅朱家清副厅长介绍,四川在实施“两改”中,采取了多种措施:
第一,依托各级政府和综合部门,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省政府于2000年初成立了全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计委;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各县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变原来的部门牵头为政府主抓,强化了领导,同时把农网建设与改造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省农网改造领导小组一年多来狠抓落实,领导小组组长王金祥副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了9次会议,及时研究、协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各部门对每次会议确定任务落实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对不同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各级领导小组成员还带队到重点、难点地区现场办公,检查、督促,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目标考核。去年,省政府对农网改造工作实行了双向目标考核,即省政府领导既与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签订目标责任书,又与省级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省水利厅也把具体的投资规模和竣工县计划分解到县(市、区),并与县(市、区)政府和业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县县有规模、月月有进度、人人有责任。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确保了全省目标任务的实现。
第三,加强项目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首先是四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始终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其次是严格基本建设程序,高度重视规划设计工作,严格遵守先规划、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再次是建立农网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国家有关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精神,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和出台了各项规定和办法的实施细则,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研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一是认真研究、落实并开展电费收益权质押担保贷款,帮助地方电力企业落实资金。针对地方电力企业落实贷款担保比较困难的情况,他们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实行电费收益权质押担保贷款。在国家制定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下达之前,他们不被动等待,而是先深入到电力公司调查研究,了解实施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管理办法下发后,省计委立即会同省物价局、人行成都分行转发,并很快与农行省分行等研究,制定和下发了《四川省电网经营企业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登记办法》,农行省分行积极工作,主动配合,为落实农网改造所需资金提供了基本保证。
二是抓紧还本付息政策的研究和落实。为降低贷款风险,他们根据水利部多次座谈会精神和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研究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贷款偿还的初步方案。国家计委发文明确,原征收的2分钱电力建设基金将从2001年1月1日起用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投资的还贷后,他们又结合四川实际研究和制定还贷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实施办法。
三是研究切合四川实际的概预算管理新办法。他们按照国家计委有关要求,通过省计委印发了农网项目概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取消了项目法人管理费、开办费、车辆购置费等一些概预算项目,对一些取费标准规定了只能取低限,有效降低了农网项目造价。省水利厅还组织编制了35千伏及10千伏典型设计图集,对规范地电企业设计、施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是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确保竣工县目标的完成。从2000年起他们采取了抓竣工促进度办法,对各县的工程进行了排序,同时调整计划,安排电气化资金向完成任务好的县倾斜。一是在投资计划安排上保证竣工县和有条件竣工的替补县的需要。对不能完成投资计划的县,则调减计划。二是对竣工县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组织实施。另外还提出了突出重点、集中建设原则,先改造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的场镇、平坝地区,再改造经济欠发达和偏远地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五是积极研究同价工作过渡办法。针对农网改造同价工作的困难以及群众反映的农村电价管理上的一些问题,省水利厅积极配合省物价局、省计委等研究了同价工作过渡办法,联合发文对农村电价管理进行规范,出台了“过渡电价、最高限价”等政策。
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农网改造进程,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不落实,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农网改造工程投资不足,城乡同价任务艰巨,农民对此反映强烈。四川省幅员辽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加上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未考虑县城电网的建设,因此总体上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又由于改造过程中导线、水泥杆等涨价幅度较高,有的达20%~30%,工程原计划规模受到了一定影响。据对竣工县的初步调查,在已完成的总投资中,虽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60%以上的投资安排到低压配电网络,但农村受益的村组和农户不足30%,有些地方更低,造成同价工作难度较大。
今年是全面完成第一期农网改造工作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根据第四次全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年内基本完成下达计划,才能安排农网二期计划。对此,朱家清副厅长表示,在后3个月中,四川省水利系统地方电力必须完成10.8亿元工程投资,才能全面完成农网改造。此外,还要落实农行贷款15.85亿元和资本金4.56亿元,才能妥善处理拖欠10多亿元资金所造成的各种矛盾,可以说,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但是,他认为,只要资金到位正常,全省地方电力每月完成工程投资可达4亿元以上,如期完成任务将不成问题。
重庆农网改造进展快十分之九已完成
重庆市的农网改造实行“一市两贷”项目法人体制,水利系统承担25个区县的农网改造任务,涉及人口190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0%,其中农村人口约1700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70%。农网改造计划投资规模24.92亿元,占全市农网改造总投资计划的53.4%,由重庆市水电集团公司担任项目法人,实行统贷统还。
为了实施好农网改造工程,他们首先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农网改造工程质量。一是严格把好工程设计质量关,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节省投资”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审查审批规程设计方案,杜绝“三边”工程。所有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单项工程均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设计,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工程由区县电力公司组织具备资格的业务技术骨干人员设计,较好地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二是强化农网改造工程监理工作,对所有35千伏及以上单项工程实施工程监理,通过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5家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严格按单项工程监理大纲实施规范监理,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控。三是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分级分工责任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较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35千伏及以上的单项工程,由水利系统工程质监机构负责质量监督,强化了政府对农网工程的质量监管。项目法人加强检查督促工作,每个月对所有在建单项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对项目的总体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他们根据《国债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农网改造投资管理规定,制定了较完整的配套制度。水电集团公司对项目资金实施统一管理,在各区县开立农网专户,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有效防止了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滞留农网资金。同时,认真执行农网改造投资政策,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对设备、材料严格按照招标采购价计入农网改造成本,严禁预算外购置车辆、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严禁列支业务招待费和奖金,严禁区县公司所属“三产”企业中间环节加价收费,从严管理区县公司向农民的收费行为,努力避免增加农民负担。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水电集团公司专门设立内审机构,每季度对各区县公司农网改造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平时进行不定期抽查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追踪检查整改情况,有效地防止了违规现象的发生,在总体上保证了农网改造资金的安全。
第三,认真执行招标投标制度,努力降低工程造价。为了加快农网改造进度和控制工程造价,该市水利系统农网改造全面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对35千伏以上的单项工程建筑安装普遍实行招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安装施工队伍。部分区、县(市)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片区改造也以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招标工作在当地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下进行,保证了招标工作的规范性,防止了“暗箱”操作,扭转了项目启动初期区县公司怕“肥水外流”不愿把工程交出去让别人做的错误倾向,从根本上解决了行业内施工力量不足的问题。
对大批量、价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材料,统一由项目法人委托专业招标机构,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到目前为止,水电集团公司已累计组织了82批、90次设备材料集中采购公开招标,招标成交总金额约6亿元,招标成交价款相对于概算造价平均节约投资15%左右。在招标过程中,水电集团公司严格招标纪律,强化监督,专家评标,集体决标,充分体现“三公”原则,保证了设备材料采购质量,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据该市水利局分管此项工作的陈渝副局长介绍,自1998年7月“两改”实施以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已取得很大进展和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到位农网改造资金20.45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82.1%,累计完成投资量22.57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90.6%,已建成农网改造计划内的110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98座,110千伏线路154千米、35千伏线路1269千米,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20477千米、0.4千伏及以下线路34866千米,新增与更换10千伏配电变压器8608台。目前,2个县通过竣工验收。通过农网改造,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用电量平均增长10%以上,有的地区增长达20%以上;农村电价大幅度下降,平均降低了0.3~0.4元,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农网改造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正逐步显现出来。
农电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全市水利系统地方电网区域内共有585个乡镇电管站,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完成改革547个,占应改革数的93.5%,有9个区县已全面完成乡镇电管站改革,将原乡镇电管站改组为区县电力公司的供电营业所,实行收支两条线。通过改革,减少了农电管理层次,消除了以前乡镇村组层层加价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完成了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的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城乡用电同价,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供用电管理。在已完成农电体制改革但未进行农网改造的地区,对农村电价普遍实行了最高限价管理,农村电价较过去大幅度下降。“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和“乱加价、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已经得到有效治理。
吉林计划投资全部到位年底保证完成任务
吉林省水利系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计划资金4亿元。其中:地方预算内专项资金8000万元,农行贷款12800万元,开行贷款19200万元。到目前为止,实际到位资金40003万元,其中:地方预算内资金8003万元,农行贷款12800万元,开行19200万元。
省地方水电有限公司作为水利系统农网建设与改造的承贷主体,承担着靖宇、临江、抚松、长白、通化、安图等6个县(市)165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改造任务。据统计,截止到8月底,已完成63千伏变电所13座、79650千伏安,63千伏送电线路217.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979.646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1968.131公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1054台,67310千伏安,完成投资3.2546亿元,占资金计划的81.2%。
在农电体制改革方面,按照国务院2号文件精神和国家计委的要求,省地方水电6个县(市)的农电体制改革,重点放在理顺乡(镇)电管站的管理体制上,放在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上,将乡(镇)电管站取消,设立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为逐步实现农村用电管理的“五统一”“三公开”“四到户”奠定坚实基础。到目前为止,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已有5个县(市)的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全部结束,另外一个县预计到10月末完成。
在实施“两改”工作中,该省首先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吉林省地方水电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为确保每项工作的进度与质量,采取董事会集体与董事分工负责的办法,公司董事长授权各县董事(各县董事均为县水电局或公司一把手)为当地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全权代表,即第一责任人,在组织上强化了对农网改造工作的领导力度。在此基础上,省公司与各县分公司签订了《水利系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委托(授权)合同》,进一步明确授权建设单位的权利、义务、责任及考核指标。
其次,狠抓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保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吉林省地方水电系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两改一同价”实施细则》《吉林省地方水电系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设备材料管理办法》《吉林省地方水电系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标准,组织各县网改办人员认真学习、讨论,并督促检查深入贯彻执行,使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他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狠抓前期工作(可研、论证)、立项、初设、设计审查、设备材料招标采购、工程施工招投标、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9个重要环节,做到项项工程有设计,个个施工环节有记录,资金随着项目下,设备材料出入库有检查、验收,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和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不断强化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的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
三是贯彻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他们建立了三级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监理体系,严格执行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投标制,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采购都依法签订了合同。为保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设备材料质量,他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采购原则,将设备材料的采购委托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实行向社会公开招标,并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质量、价格水平和信誉程度等进行调查评价,严格把好设备材料的质量关和价格关,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入农网工程,同时也节约了设备投资。
第三,狠抓资金管理,是完成农网建设与改造任务的前提。根据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关于对农网工程资金管理的要求,他们在制定并实施《吉林省地方水电系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财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采取以会代训内部审计等多种形式对农网工程资金的使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设备材料款由省公司统一采购拨付,施工资金由省公司直接拨付到具体工程项目上。成立了农网建设与改造资金审计组,对农网资金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完善措施和加强管理,在国家审计署、省财政厅和审计厅的几次审计中,均未发现违纪违规问题。
该省水利厅分管副厅长宿政表示,目前,计划投资已全部到位,工程进度加快,年底保证如期完成“两改”任务。